第403章 ,鱼跃龙门与学习周章精神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笔趣阁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403章 ,鱼跃龙门与学习周章精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3章 ,鱼跃龙门与学习周章精神

  大汉十年,十月十五日,赵里。

  天刚刚亮,赵里5个考生的父亲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扶苏房前,今天是中考放榜的日子,是龙是虫全看今天,所以这些家长都极其紧张。

  扶苏从房里出来道:“我们走吧。”

  这是因为人多,扶苏他们驾驶着两辆马车出了赵里。

  路上扶苏还安慰道:“中考虽然关键,但却只是你们人生当中一段经历,即便没考中,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

  赵武问道:“夫子,要是我们没考中学府,还能做什么?”

  一向顽劣的赵武,今日也极其严肃起来,他能感觉今天是他命运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赵武成长在乡间,求学在长安城,他经历了长安城繁华的日子,不愿意把自己的余生继续留在赵里,他想留在城市当中,留在长安城。

  这个时候他才愕然的发现,要是没考上学府的话,他不知道该如何在长安城这座繁华的城市生存,他人生第一次感觉到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扶苏道:“你们好歹苦读10年,怎么会没有选择,长安的作坊要账房,小学也要夫子,长安之外更有广阔的世界,只要敢走出去,终将会找到自己的路的。”

  没多久他们就来到长安城外,此时有川流不息的马车队,不断涌向长安城,扶苏想了想道:“我们把马车停在长安城外,徒步去墨子学院。”

  赵父道:“看这车的数量,估计有可能会堵车,徒步也好。”

  他们把马车停在长安城外,徒步走向墨子学院。

  很快赵父就为自己的远见感到庆幸,他们走了没多久,果然长安的道路就被马车堵塞了。

  四周不停的有汉吏在那里指挥交通,但作用却不算太大,马车前进的速度甚至比不上徒步。

  扶苏他们走了一炷香之后,来到了墨子学院外,此时墨者学院已经是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扶苏兄,没想到还能与你相见!”江华道,这次姜华身边还有一个穿着丝绸衣服的小胖子。

  扶苏行礼道:“江兄好。”

  “这是小儿江斌,文武斌,寓意文武双全,他是我们江家第1代士子。”

  扶苏道:“好名字。”

  “扶苏兄这次可有信心,几個弟子能高中?”

  扶苏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了就算没有辜负十年寒窗。”

  江华道:“某没有扶苏兄如此淡然,今年小儿要是没考中,明年某换一个地方让他继续考,总不能老子开矿,儿子也去开矿吧。”

  忽然前方的人群开始骚动了起来,有人喊着:“放榜了!放榜了!”

  扶苏几人顿时眼前一亮,开始往前方挤过去。

  此时墨子学院的外墙,成了一个公告牌,一卷卷幕布展开,上面满是考生的名字。

  “小儿中了,中了!”一个中年父亲喜极而泣道。

  “某也中了!”一个20多的青年惊喜道。

  这次中考虽然考的是中学生,但也有很多年长自学的学生,和往年没有考中的学生,虽然不像后世科举考试考到六十,但的确有不少年纪大的考生。这也是这次中考压力大的原因,太多复读生留在长安城卷。

  而此次赵武也在紧张的找着自己的名字,他快速的掠过幕布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但看了半天还没找到自己,他的内心开始有点慌张。

  这个时候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名字了,长安戚乡赵里,赵武。

  “赵武!”他顿时呆住,好像有一个声音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半天之后才激动道:“父亲,夫子,某中了。”

  然后他拿着自己父亲的手指给他看。

  他父亲也激动道:“好,好好,我赵家终于出了一个读书人了,回去之后父亲就给你摆流水席,某要全村的人都知道这事。”

  赵武的名字找到了,其他4位父亲也在紧张寻找自己儿子的名字。

  他们虽然识字不多,但对自己家小孩的名字还是认识的。只可惜他们虽然找到几个相同的名字,却通通不是自己小孩。每次都只能失望的再去寻找。

  一直从头找到尾,又由从尾找到头,但他们依旧失落的找不到自己小孩的名字。

  而此时墨子学院外,上演悲喜两重天,榜上有名者激动兴奋,甚至直接把自己袖口里的钱撒出来来庆贺。

  榜上无名者失落,悲伤,甚至嚎啕大哭,有不少学子都遭受了他们亲人的斥责。

  毕竟培养一个中学生,对普通的家庭来说花费并不低。

  “扶苏兄,你这里情况如何?”江华又找过来问道。

  “一个学生中了,其他4人落榜,今年长安学府招收的学生太少了,江斌如何?”

  江华苦笑道:“没有考上,我打算回老家,那你竞争压力低,考上的概率更高。”

  “祝,江兄好运!”

  一幕幕悲喜,在长安城不断上演,一条鱼跃龙门的同时代表着十几条鱼的失败,双方人生的道路从此就变得完全不一样。

  话分两头,丞相府。

  周章看着自己的官署,内心还是有一分不舍的,从大汉定都长安城起,他在这里待的时间比其他任何地方待的都长,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他内心是极难割舍的。

  但他还是沉沉叹道:“终究到了离开的时候。”

  自古以来能善始善终的君臣寥寥无几,不过就是伊尹,周公,管仲,鸟尽弓藏,却是比比皆是,伍子胥甚至要挖出自己的眼睛,看着吴国灭亡。

  他能从丞相之位全身而退,某种程度上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幸运的事。

  “以后大汉就要交给年轻人来照看。”

  周章整理了自己的仪容,带领手下前往北宫。

  这是他以丞相身份,最后一次召开贤者大会,同时也为自己政治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北宫当中,已经坐满了各郡的贤者,各地太守和四方诸侯。

  周章看到这些人笑道:“今日可谓是群贤毕至。本相代替这届朝廷三公,为这10年理政做一个总结,也算是为我等四人理政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年我大汉的田赋达到两亿四千万万石,比大汉开国增加了一倍,新增开垦的土地有上亿亩,水浇地由不到2,000万亩,增加到上亿亩。

  “彩!”这个数字已公告出来所有的贤者,郡守,地方的诸侯纷纷鼓掌喝彩。大汉田赋虽然增加的多,但对底层的百姓却没有什么影响,大汉民间经济也没受到影响。

  掌声响了半天之后,周章压下声音继续道:今年税金有六十六万金,少府收益三十六万金,关税二十六万金,比大汉开国时增加三倍。修筑轨道5400余里,修筑扩张的水渠达到6800余里,今年大汉户籍统计的人口达到4400余万,10年时间我大汉增加了1400余万人口。”

  “彩!”会场当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大汉朝廷每年都会向贤者,来自整个天下的百姓,汇报税赋的各项收支,以及欠下的债务。

  贤者们可以看到大汉的田赋以每年增长半成到一成的速度攀爬,税金则是一成到两成,这样的增长并不算是太明显。

  但现在周章对比大汉开国到现在,现在对比就极其强烈,田赋增加了一倍,税金增加了三倍多,大汉开国10年时间,不管是基建工程,田赋的征收,税金的征收,人口的增长都远远超过大秦时期。

  对比始皇帝,留下一个烽火连天的天下,周章留下的却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大汉。

  “丞相之贤,远超管仲乐毅,即便是伊尹周公也比不了,大汉有今日的盛世丞相功不可没,大汉不能离开丞相,就像船只不能没有风帆。”一个贤者激动叫道,他忽然觉得大汉不能离开这么好的丞相。

  这贤者者的提议,得到了许多贤者的支持。周章的这次十年总结汇报,让这些贤者意识到周章理政的这十年来政绩是多么的辉煌。

  他们现在反而担心,周章退位之后,大汉的发展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速度,大汉的盛世还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

  面对未知的未来,这些贤者们内心本能的想维持大汉一切不发生变化。

  “丞相致仕,苍生奈何,为了这天下的苍生,丞相还是留下来吧!”

  整个会场乱成一团,贤者们极力想要留下周章。

  英布笑道:“陛下,贤者代表天下百姓的民意,这就是民心所向啊。”

  他们这些诸侯也不想周章致仕,英布这些诸侯和周章是患难与共的交情。

  但大汉第二代丞相的候选人就没有太多交情了。

  什么萧何,叶腾,商农不过是个文弱书生,曹参,周勃是他们的属下。这些人爬在自己头上,英布内心是1万个不服气,这些人做丞相,就好像自己的部下爬到自己头顶上去一样,让英布这些诸侯很难接受。

  而大汉的太守们脸色真有些凝重,越是高层位置越少,周章他们致仕,高层就能空出4个位置,连带的下面可是有不少人能进步,要是上面不动,他们下面怎么动。

  徐凡冷眼瞪了英布一眼。英布和周章的交情深,徐凡和周章的交情更深,但他更知道留下一个良好制度的重要性。能更新换代才是一个国家的正常体系。

  上层一潭死水只能让整个国家逐渐僵化,即便是到了后世上层僵化也是极其糟糕的情况,两大霸主衰落的最开始表现就是上层的僵化。

  尤其是徐凡穿越之前,还在看七旬老汉大战八旬老汉的故事。

  英布被徐凡瞪一眼,吓的直接缩头,他可是了解天子,外表仁和内心爆烈,那是真敢揍的自己毫无还手之力,他不敢再说什么了。

  各方诸侯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明白了天子的心意,不敢再起哄了。

  都到这步了,周章自然也不可能反悔,他笑着制止贤者的发声道:“某已经到耳顺之年,常年操劳政务,让某疲惫不堪,心力憔悴,主动退位让贤,是因为某想多活几年,某和同僚创造了如此大好盛世,各位贤者也应该让某享受享受这番盛事。”

  “而且天子制定制度之时,就定下了丞相之位5年一届,最多连任一届,以此防范权臣的出现,以此维护大汉朝廷的正常运转,各位贤者,可不能让某临了违反了自己定下的制度。”

  周章这样劝告,贤者们也只能作罢。

  周章做完了自己10年理政的总结报告。

  徐凡起身道:“周章丞相,假相张良,假相陈平,御史大夫陈林致仕,是我大汉的一大损失,但这却是大汉长治久安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个稳定能更新换代的朝堂才是正常,大汉的发展必须要有新鲜血液。

  丞相会老,朕也会老,大汉想长久的发展,必须要靠年轻人来一直推动,因为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他们是大汉的新主人,他们的见识比我们长,他们的才能比我们强,大汉想要一代更比一代强,想要步入大同世界,就需要有一代代更强的年轻人来接替我们的位置。”

  “所以各位贤者不用惶恐,新的年轻人上位,他们会继续带领大汉走向辉煌。”

  天子的这番发言,让全场掌声不断。

  半天后徐凡制止掌声道:“通政司左司长萧何,功勋卓著,处政老道,可谓我大汉丞相。”

  萧何整理自己的衣冠出列对天子行礼道:“臣叩谢天恩。”

  而后徐凡又任命内史令叶腾,大司农商农为大汉假相,廷尉吴广任命为新的御史大夫。

  萧何,叶腾,商农,吴广四人就是大汉第二代掌舵人,而九卿当中,曹参接替了萧何通政司之位,雁门太守郦商接替了叶腾内史令之位,南阳郡太守张强接替了商农的大司农之位,东郡太守吴军接替了吴广的廷尉,余下的九卿则没有发生变化,这些人组成大汉新的三公九卿。

  一旁的周勃有一丝无奈,当他明白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萧何之后,他就知道自己为三公的机会极其渺茫了。但他很快又坚毅道:“某是不会放弃的。”

  徐凡看着萧何四人道:“你们为相之后,制度自己任上的发展计划,好让贤者们知道。”

  “诺!”

  萧何等人为相之后,属于从此大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当夜,燕宫。

  徐凡召集贤者,朝廷的三公九卿,诸侯为周章这些大汉初代的三公开个告别宴会。

  英布这些诸侯与周章喝酒,贤者们着夸赞周章他们的政绩,徐凡还专门找来了钟俊和鲁舒两人,对两人说道:“你们要把今年的所见所闻全部记载,同时也在大汉月报上刊登丞相等三公这理政十年的政绩,要让天下人知道,丞相之功超越管仲乐毅,不输给周公、伊尹,要让天下的汉吏向丞相学习。”

  钟俊和鲁舒羡慕的看着周章道:“诺”

  周章可谓是达到人臣巅峰了,以他的荣誉和功绩,以后必定要和周公、伊尹这些上古先贤一样青史留名。

  徐凡这是要在整个大汉掀起一个学习周章等人的活动,除了不能给权利,徐凡把能给的荣耀全部都给周章他们。

  而周章他们也是大汉的一部分,他们的荣耀也是大汉的荣耀,一个盛世王朝怎么可能少的了千古名臣,实事要干,宣传也要跟上,这点徐凡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毕竟后世吃了太多这方面的亏了。

  那个国土越来越小的大宋,不就是因为宣传到位了,以至于让人都有北宋名臣遍天下的样子,但真是情况如何?

  国土面积不会骗人,宋朝可谓是一直在挨打,四方小国无不以欺负大宋为荣,这段时间是整个东亚小国的光荣时刻。

  司马光之流都可以成为名臣,周章辅助自己这个大汉天子,平定天下,吞并匈奴人,让大汉的国土面积增加了好几倍,弄给当代周公的地位也不为过吧。

  刘邦却是找到了萧何羡慕道:“某知道萧何伱是有宰相之资的,却没有想到你真当上大汉的丞相了,只能说是萧何你天生有宰相的命。”

  他们沛县人投靠天子太晚的,算不得大汉的核心势力,连刘邦都没有想到萧何能成为大汉的第二任丞相。

  萧何道:“这是周丞相的举荐,天子的认可,某尽力而为。”

  萧何知道成为丞相只是第一步,他的威望不如周章高,地方上的诸侯和郡守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服气他,这个丞相能不能坐稳,还要看他接下来治理大汉的表现。

  刘邦赞赏道:“站在丞相之位,还能如此从容,你这个心态某就比不了。”

  而后他可惜的看向曹参,周勃两人道:“你们也有丞相之资,只可惜大汉的名臣太多了。”

  但很快他又鼓励道:“这次失败了,就当是积累威望,10年之后,不管是你们的政绩还是威望,都没有人能阻挡你们登上丞相的宝座。”

  现在周勃他们还算是小字辈,但再过10年,他们就是位高权重的老臣。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