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快速汉化的辽东与天子的斥责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笔趣阁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393章 ,快速汉化的辽东与天子的斥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3章 ,快速汉化的辽东与天子的斥责

  大汉历九年,九月十七日。

  张良在许重召的护卫下,沿着辽河一路北上襄平城,同时他也视察着,辽东诸侯对这片土地的开发情况。

  虽然张良在奏折上知道,现在的辽东发展的很快,但奏折上的描述,和亲眼看到的事物往前是两回事。

  就他在许国看到的情况,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诸侯王国。

  在许国的沿海有无数的捕鱼船穿梭,为许国提供海鱼作为食物,张良可以看到一艘艘捕鱼船进入海边的鱼肉加工作坊,海鱼只要进入这个作坊,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美味的咸鱼。

  辽东咸鱼也以物美价廉的品质产销整个河北之地,渔业更是许国的第一支柱产业,也是辽东很多靠近沿海的诸侯国第一支柱产业。就张良了解的信息,辽东的渔业产能超过了会稽郡2倍,渔业有利的支持了辽东诸侯的发展。

  而出了许国都城,张良看到四周水渠纵横,一架架水车在河道两旁缓慢运转,旷野之上,阡陌纵横,金黄色的稻谷随风飘扬。

  张良看到这样的景色下了马车,从田地当中拔出一颗稻谷,只见这辽东水稻颗粒饱满,穗粒多,惊讶道:“一直听闻辽东稻谷颗粒饱满,清香怡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说句实在话,张良一直想不通,水稻明明是楚地的粮食,品质最好的居然会长在寒冷的辽东,要不是他在长安城吃过诸侯上供的辽东水稻,的确是香甜可口,和南方的水稻完全不同,他都以为这是汉吏弄出来的“祥瑞”,今天他总算是在辽东的田地当中,亲眼看到了传说当中的辽东水稻。

  许召笑道:“张丞相要是喜欢的话,某留下最上等的辽东稻谷,给丞相带回长安尝尝,天下的稻谷我辽东最好,这要去了河北之地没有两倍的价格根本买不到。”

  辽东水稻托徐凡这个天子的福,名声大噪成为天下最上等的粮食之一,大汉其他粮食价格跌到30钱左右,辽东稻米在本地都有上百钱。去了河北,齐地更是价格翻倍到达200钱,关中达到400钱,所以辽东稻米成为了辽东诸侯的一大特产之一。

  中原的海商都愿意从辽东运输大米回中原齐地贩卖,正是有辽东大米这项特产,海商才更愿意来辽东行商,毕竟双边贸易的利润才会高。

  张良笑着点头,而后继续上路,这一路上每隔十几里,就可以在驰道两旁看到炊烟袅袅的乡里,乡里之外,则是黄金色稻田和高耸的水车,数量不少,甚至有的超出了张良的预计,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拓出来,但此时的辽东绝对不算是蛮荒之地。

  田地当中已经有村民开始收割稻谷了,每個农户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和在中原的同伴不同,辽东粮食的收益比中原高三倍,30亩田地的收益就可以抵得上中原百亩,所以辽东农户的垦荒的积极性非常高,即便这里垦荒,非常艰难,不但要流汗,还要流血。但只要有足够的收益,当地的农户还是排干沼泽,垦伐树木,在辽东开垦出一亩亩的良田。

  而这也是徐凡愿意把辽东稻米弄成贡米的原因,辽东需要有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加快大汉的诸侯在辽东的开发进度。

  在这些收割的田地当中,张良还看到有很多扁鼻,圆饼脸,身体粗壮却又比大汉百姓矮一截的农户。

  张良知道这些应该是辽东胡人转化的农户,而且数量还不少,几乎能达到一比一的程度。

  “尔等在辽东教化的不错,此时的辽东和大汉本土无异。”张良感叹道。

  许重召笑道:“这都是天子对我等的教导,当初我等来辽东,天子就三番五次叮嘱我等,之所以把我等分封在辽东,一是酬谢我等对朝廷的功劳,二就是要我等行太公召公之事,把辽东化胡为汉。我等在辽东可是一直不敢忘记天子的教诲。”

  张良点头道:“许侯教化之功,良必上报天子。”

  许重召道:“国相田齐也是大功臣,某刚刚来辽东,国相就向某进言,要在许国境内所有的部落接受大汉的文字法律和制度,建村里,开田地,敢有不服大汉教化者,必定毫不留情的剿灭,这才有今日辽东入中原的景象。”

  封建贵族和封建官僚终究是不同的。他们更加适合生产力落后的蛮荒地域。

  封建贵族,把辽东看成是自己的产业,对于自己家的产业,那当然是巴不得越兴旺越好,任何潜在的敌人,他们都会想办法消灭。

  所以辽东才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化胡为汉,森林,沼泽被开垦成田地,空旷的辽东大地出现一座座城池,一个个炊烟袅袅的乡里。

  封建官僚怎么可能有这么强的行动力,责任感。

  他们是流官,做事情得过且过,生怕地方上出现事端,让他们政绩变得难看。

  这就导致封建官僚面对越老实的农户,他们越敢压榨,越闹事的胡人,他们越要推让,生怕引起地方上的叛乱。

  虽然不是每个封建官僚都是这样,但大部分的封建官员却是这样的。

  要是从战国设立辽东郡县开始算,历史这片土地的汉化过程持续了两千年,反反复复,一时胡人实力强,一时汉人实力强。

  比起快速被汉化的中原地区,辽东恶劣的气候虽然是汉化缓慢的一个原因之一,但封建官吏不适合开荒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可以算是生产和分配不配套导致的结果。

  而大汉的这些诸侯就很适应这样的蛮荒之地,他们不会有那么多顾忌,当初推行汉化的政策的时候,辽东胡人引起的骚乱,那些不服气的胡人四处作乱,拒绝汉化。

  但辽东的胡人很快被大汉这些,从乱世杀出来的诸侯铁血镇压了。

  任何敢不服从大汉教化的胡人部落,纷纷倒在了这些大汉诸侯的刀前。

  在大汉诸侯充沛的武德教育下,辽东这片土地的胡人,或是成为大汉的子民,或是成为大汉的盟友,听从大汉的指挥,消灭这一片地区不服从大汉教化的部落。

  这才不到10年的时间,辽东胡人的势力减少了一大半,只有在更北方才存在一些大汉盟友的部落势力。

  辽东的南方,原本的胡人部落,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说汉话穿汉服的汉人。

  草场变成了一块块田地,部落成为了一座座城池,辽东这块土地多了两百万汉人。

  大汉这些诸侯十年做的事情,超过了燕秦官吏上百年做的事情,可见在开垦地方上,封建诸侯还是比封建官员更加合适。

  张良他们继续前线,他看到了大量的百姓在辽东树林当中辛勤伐木。辽东的原始森林,成片被伐倒,然后,扎成木排,顺流而下,运去造船厂。

  这些巨木也是辽东的特产之一。以前他们会被海船拖到广阳郡造船厂。

  而现在辽东有自己的造船厂,现在这些木料只需要顺流而下,成为辽东造船厂的原材料。

  而剩下的小木材,则会被送到一些小的造船厂,制造小的渔船,毕竟渔业也是辽东的支柱产业之一,

  上下游的产业链极其广大,有装鱼的木桶,有腌制的盐田,甚至还有海外的香料,也会有少量的运输到辽东,然后被制作出美味的鱼肉罐头。这个产业链虽然简陋,但在辽东却极其重要,养活的上百个作坊,大大小小几万的工匠。

  大汉历9年9月25日,襄平城。

  大汉的各路诸侯早已汇聚于此,他们在襄平城城门口,等丞相张良到达。

  “某早就说了,不能太贪心,不能太贪心,长安城可在天子的眼皮底下,天子虽然仁义大方,愿意补贴我等,我等也应该识趣见好就收,弄了10亿钱就应该知足了,不能太贪心。”

  “结果你们还要弄什么辽东轨道建设计划,一出手就是十亿钱,大有把长安薅秃的架势,现在好了,天子怒了,等会还不知道会如何敲打我等。”

  张良此地来辽东要做什么事情,辽东的诸侯早就知道的七七八八了,定然是因为他们在长安城集资的事情。

  许玄气愤道:“刘老三,你是我们当中最贪的,一个造船厂就弄了1亿钱,现在你怎么好意思指责我等。”

  刘邦当即大怒道:“当初要不是乃公提醒你们有这样的好事情,你们只怕还在抱着野人婆娘在睡觉,能借到这么多钱,弄到这么多产业!现在反而恩将仇报了,果然好人不能做。”

  吕臣道:“好了,不要吵了,当初我等弄出这么大的计划,还不是为了辽东的发展,现在谁看不出木轨的便利,要是我辽东也建设了木轨,发展必定更上一层楼。但现在看来还是某拔苗助长了,辽东的发展还得一步一个脚印的来。”

  陈婴笑道:“大家都是兄弟,何必在这里起争执,被天子骂就骂两句,能有多大的事情。”

  “反倒是推恩令这事情让某头痛,嫡长子继承家业固然是王道,但其他的子嗣,也是为我等的诸侯国出了一份力的,也是我等的孩子,我等的家业都贴在诸侯国上了,想要其他子嗣过上富人的生活都难,这段时间闹得家里都不安宁,真不知道该如何好啊?”

  陈婴的烦恼,也是这些诸侯的烦恼,很快他们就把话题转向推恩令。

  许玄烦恼道:“想要一碗水端平何其难也,我有时候都在想,干脆把诸侯国平分给这些孩子算了。”

  吕臣道:“可不要乱来,看看陈馀的子嗣,再分一代,他们就是大汉的低级贵族了,要是这些人当中没有人杰的话,陈馀的后代必定没落,只有在草原上的这支才能富贵延年。”

  “我等的诸侯国更小,真推恩的话,只怕到第三代就会沦落成为大汉的普通百姓。”

  陈婴看向刘邦道:“我们当中就你子嗣最多,你是如何抉择的?”

  这些诸侯当中就是刘邦的年纪最大,子嗣最多,庶长子的年纪都超过三十,所以陈婴想听听刘邦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子嗣。

  刘邦道:“乃公也和你们一样,家里的妻妾吵得天翻地覆。不过我那大妇能压得住局面,她们也只敢给自己的儿子弄个好前程,不敢有太多非分之想。

  老大几年前,某托陛下照看,现在已经是开发钱庄的分掌柜,管理着整个会稽郡的钱庄,经手的钱财比伱们这些叔伯都要多,也算是有了安身立命的事业了。

  某现在把其他快成年的小子,都送到了长安城各大学府去学习,他们学成才了,就想办法让他们留在大汉发展。要是没有才能,不成气候,就想办法给他们在大汉留一份家业,好歹做个富家翁,富裕的过一生。至于孙子辈,那就儿孙自有儿孙福了,乃公都照顾他一辈子了,他儿子就轮到他自己去照顾。”

  吕臣惊讶道:“刘季你总是走在我等前头,我等怎么就没想到,可以把子嗣送到长安学府,交给天子来照看。”

  “这个主意好,长安的学者汇聚,在长安学习成才率高,即便不成才,长安的生活也比在辽东要好的多了。”

  刘邦的做法,一下子让他们有一条新的选择了。

  这个时候张良的车队缓缓的来到了襄平城外。吕臣带着辽东诸侯前往迎接。

  “臣等见过天使!”吕臣等辽东诸侯对张良行礼道。

  “免礼!”张良持节道。

  然后张良和几位诸侯寒暄一阵,进入襄平城,诸侯大会的会场。

  张良坐在首席道:“此次诸侯大会,某代表天子来巡查辽东的情况。”

  吕臣等人按照往常惯例,向着张良汇报了自己诸侯国的情况,并且把他们应该上交的给天子的贡品转交给张良。

  做完这些流程后,张良道:“天子此次还交代本相,询问你们通过长安城招募的资金,作坊建设的情况,盈利情况等。”

  “啊!”对此吕臣等人意外又不意外。不意外的是,他们肯定知道天子会询问这些事情。但问得如此仔细,就让他们感到意外。

  这些钱他们到手之后,一部分花在项目上,另外一部分填补其他的亏空,现在天子找他们要账本,他们根本连账本都没做,到哪里去找?

  张良严肃道:“长安的富商也是天子的百姓,天子有责任,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

  “当然天子也考虑到股票是新鲜事物,自然会出现各种意外和准备不足的情况。”

  说完张良拍拍手,几个中老年人来到大殿之内。

  张良道:“这些人是中小股东派遣过来的账房,他们是来检查作坊的项目进度和账目情况的,以后你们花钱都要在这些帐篷的监督之下,专款要做到专用,这一点不单是要在大汉境内实行,在你们这些诸侯国也要可以实行,账目要是不清楚的,还是早点弄清楚为好。”

  刘邦等人尴尬笑道:“这是自然,大汉的富户,投钱给我的,就是我等的东家了,东家来查账天经地义。”

  刘邦倒是不担心,他的造船厂建设好之后,专门给辽东的诸侯建捕鲸船,收益极其可观,他只要补一些缺口就是了。

  其他诸侯就没有刘邦这样幸运了,他们的项目大部分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开始赚钱,他们现在只能想办法自己填补上缺口。

  张良继续道:“大汉成立了股票监理会,以后会监督所有在长安上市的作坊,任何贪污腐败,欺诈的行为,都按违反汉律处置,朝廷必定会做出严厉的处罚,哪怕是诸侯贵族也一样,要是不能偿还投资者的钱财,朝廷有权利追责项目发起人的所有财富,包括诸侯国也在内。”

  是的,这就是徐凡制约这些诸侯的手段,那就是股票正规化,规范这些上市作坊的责任。

  做到权责对等,你做生意亏了徐凡不追究,但你要是转移钱财,或者故意亏损,那就不要怪徐凡这个天子从重处罚了。

  徐凡这个天子可以保证你们正规渠道融资,但想要弄欺诈,导致正规大汉的金融市场出现一个缺口,市场失衡,成为贵族豪强收割百姓的地方,这样的行为徐凡是会严厉打击的。

  都可以从金融市场赚快钱,谁还愿意情况弄作坊赚钱,已经掉过一次坑的徐凡,不会让大汉继续掉坑里了。

  最后张良严厉道:“天子还有最后一句话,要本相转达给各位。”

  “你们身为诸侯,已经富贵至极,要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这样才对得起天下百姓对你们的供奉,要是想走歪门邪道,就不要怪朕这个天子替天下的百姓处罚尔等。”

  吕臣等诸侯听到徐凡如此严厉的话,吓得战战兢兢道:“末将不敢!”

  张良道:“好了,天子的旨意本相已经转达了,尔等好自为之,即便真要有建作坊,也要三思而行,量力而为。”

  张良离开之后,在场的诸侯才松口气。

  “太吓人了,某跟着天子10年,还从未听天子用如此严厉的口吻来斥责人。”吕臣有的心惊肉跳道。

  陈婴道:“我们还是要听天子的话,要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我等已经是诸侯了,没必要为了钱财得罪天子,要是失去封地,更是愧对家族了。”

  陈婴就觉得,以后他再也不碰股票了,甚至还要定下家规,不允许子孙后代碰股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