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夸功游街与女婿争夺战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笔趣阁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380章 ,夸功游街与女婿争夺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0章 ,夸功游街与女婿争夺战

  漠北大战胜利消息传回长安城,引起整个欢乐,大汉朝廷以丞相周章为首的三公九卿也是松口气,消耗如此巨大的战争终于结束了,朝廷能回到正规的轨道当中了。

  当然战胜胜利不代表漠北大战就这样结束,还有极其繁复的赏赐事务,功臣得到的赏赐做好,漠北大战才算是做好了。

  但周章却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大汉近七十万功臣的赏赐不是现在大汉朝廷可以拿出来的,按照大汉往年标准,即便高级军官的赏赐排除(他们有封国,有封地的赏赐。)大汉朝廷还需要70万金的赏赐。

  周章派遣假相张良,御史大夫陈林,上计令张苍,廷尉吴广,少府令陈锤,宗正叔孙通等三公九卿听取天子关于功臣赏赐事宜。

  天子下令,今年的诸侯大会在平虏堡召开,大汉境内诸侯都要在平虏堡汇集。

  大汉八年,十月五日,平虏堡。

  假相张良对徐凡说了朝廷现在的难处,并且询问天子意见。

  陈胜不乐意道:“几年前,朝廷进攻齐国不也征召了60万大军,当初能所弄好赏赐,现在我大汉的财政是当初的两倍,怎么就不行了。”

  上计令张苍道:“当年朝廷清缴了六国豪强的财富,但即便是如此庞大的财富,赏赐给60万士兵之后,剩下的也是寥寥无几,而匈奴人却比不上六国贵族富裕,朝廷获得的战利品远远比不上军费的开销,更不要说这些战利品还是匈奴人活命的口粮,朝廷要统治大漠,这些牲口就不能分。”

  而后张苍看向徐凡劝说道:“陛下,这样的举国大战,以后能不打,还尽量不要打,对朝廷的伤害太大了。”

  在张苍看来,这种举国体制的大战消耗太大,即便是大汉的体魄,也很难承受这种大战的反噬,尤其是天下的财富之地,已经被大汉占据光了,天下边边角角的烂地,夺取只能白白消耗大汉的财富。

  徐凡笑道:“这样的大战以后不会出现了,朝廷也没有需要发动举国之人的敌人了。”

  徐凡看着张良问道:“朝廷能拿出多少钱?”

  张良道:“根据丞相算出的财政结余,朝廷能拿出20万金分封功臣。”

  徐凡点点头,大汉的财政还是很健康的,这要是换成我大宋,不要说结余20万金,欠个四五十万金都有可能。

  宋仁宗那样不喜欢动的人,打了一场西夏大战,都得变法筹钱,可见当时大宋的财政窘迫到什么样子

  徐凡道:“为了这次的漠北大战,朝廷囤积了大量的物资,马匹超过20万,辎重车超过六万架,棉衣十几万件,上百万匹各色布匹,这些货物可以询问士兵的意见,朝廷就以5折的价格算给他们做赏赐。”

  “还有对于士兵的赏赐可以5年时间分批赏赐,如此能降低朝廷财政的压力,当然朝廷也不能让士兵吃亏,每晚领一年的赏赐,则多给士兵两成赏赐,朕举个例子,朝廷赏赐一個士兵一万钱,今年领,则只有1万钱,明年则是12,000钱,后年则是14,000钱,以此类推得到的赏赐越晚,能获得的钱财越多。”

  张良喜道:“臣明白。”

  徐凡看着陈林,吴广道:“北伐的大军即将返回,对士兵功劳和赏赐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能让有功之臣受到委屈,出了差错朕就找你们。”

  陈林和吴广道:“臣等定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遗漏任何一个有功之臣。”

  对于这点陈林和吴广已经有准备了,他们这次把御史大夫府和廷尉府的精锐全部带来,有上千人,就是为了对战后对士卒功劳进行计算和核算。

  徐凡道:“漠北之战虽然结束,但我大汉统治漠才刚刚开始,大漠极其广大光靠诸侯难以镇压,大汉境内伯,子,南爵,愿意在大漠领取封地者,朝廷都予以帮助。”

  这事吴盛已经和他们讨论过了,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赏赐太厚,但如果只分封大漠,张良他们也能接受。

  “诺!”

  以张良为首的大汉,三公九卿,忙碌计算对于功臣的赏赐,还要把整个大漠划分成这上百块诸侯国,要肥瘦相当不能有太大的差距。

  这就非常伤脑筋,张良等找出来了几十幅大漠的地图,又询问了上百大漠各族的老人,弄出了一副极其精准的沙盘,上面记载着大漠的河流,草场,山川,戈壁,沙漠。

  有了这沙盘之后,张良等人终于可以划分各个诸侯国。

  随着北伐大军缓慢回归,各路参加诸侯大会的诸侯,各地的士子也开始汇聚在平虏堡。

  尤其是各地的士子,就好像赶科举一样来到此地。

  漠北之战后天子要的再次大肆分封诸侯,据说分封的规模不差于当年大汉开国的那一次。

  这消息早就引起天下人的轰动了,普通的百姓,只羡慕即将成为贵族的人。

  但对于那些消息灵通的读书人来说,这又是一次相当于大汉开国的盛世。

  当年大汉开国,每年都要招募三千以上的汉吏,这样大规模的招聘一直持续了5年。那真是读书人的黄金岁月,只要熟读任何一家的经典,那就可以成为汉吏,百家士子更是朝廷抢着要的精英。

  只要能立下功劳,就可以马上升官,当时的大汉,不知道有多少人只花了短短五六年时间,就从百石的小吏,变成了两千石的郡守。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事情在那段黄金岁月,可谓是比比皆是。

  不像现在,读书人越来越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科举越来越难考,即便考上了,也只能成为百石的小吏,在官场上难以升迁。

  这一系列激烈的变化,不过是在短短五六年时间完成,大汉由人才不足,变成了人才充裕。很多士子看着自己的前辈,只比自己幸运的早,投靠大汉两三年时间,双方的地位却是天差地别。

  他们也只能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而这次天子的分封,终于让他们再次看到希望了,天下将会多上百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即便是只需要上百官吏来管理,这也是上万个名额,更不要说还有大量的伯爵领,子爵领,男爵领。

  那些诸侯国都是草创阶段,他们不需要排资论辈,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卿大夫。而没有一个读书人,是认为自己没有才能的,他们只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缺乏明主赏识。

  而现在天下多了几百明主,自认为是千里马的士子,认为天下终于不缺乏赏识自己的伯乐。

  所以此时平虏堡涌入的士子有好几万人,读书人的数量甚至超过了长安城。

  大汉八年,十月十五日。

  大汉三路大军主力终于发挥平虏堡。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大汉三路主帅季心,韩信,吕臣。

  在他们身后就是一排排端着冒顿,匈奴首领,将军的首级,这些士兵排成了4列,整整端着40颗首级。

  在这些士兵之后,则是两千余立下大功的军官和士兵。

  这些功臣身材魁梧,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闪亮的盔甲,胸前挂着用绸布置的花朵,每个人都是雄赳赳,气昂昂,一看就是英雄之辈。

  当队伍即将进入平虏堡之时,韩信等人看到,以假相张良为首的大汉三公九卿,他们身后还有两千参军汉吏队伍,等候在城门口外。

  而后在韩信他们愕然的目光下,张良牵着韩信的马,陈林牵制季心的马,吴广牵着吕臣的马。而后的参军汉吏也各自牵着功臣的马。

  张良道:“几位将军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值得我等牵马。”

  其实徐凡本想亲自牵马的,但张良的人都劝谏徐凡,说他是天子,身份不比以往。

  看到所有的众臣都反对,徐凡只能作罢,让张良代替自己去迎接这些功臣

  吕臣笑道:“一直都是某给别人牵马,却没有想到某也有坐在马上的时刻。”

  季心也习以为然,以前他给功臣牵马,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个身份而已,这也是大汉的传统。

  反倒是第1次有这样待遇的韩信有点坎坷不安。

  后面牵着马的吴盛看着坎坷不安韩信道:“安心接受这份荣耀即好,这可能是你人生最后一次夸功游街,以后的天下,大汉再也没有强敌。”

  “没有敌人吗!”

  也是,匈奴人都灭了,举目四望,整个天下哪里还有能被大汉称之为敌人的国度。韩信内心一阵伤感。

  就这样张良等人牵着马,带领韩信他们入城时,整个平虏堡都轰动了。

  街道两旁有无数百姓,街道两旁的小楼,乃至楼顶都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无数人伸长了脖子,看着这些大汉的英雄回归。

  当韩信他们入城之后,街道两旁的欢呼声达到了最高,无数百姓把准备好的鲜花撒向韩信等,一时间街道成为了花的海洋。

  “从今以后我大汉北方再无敌人,太平盛世已然来临!”韩信大吼道。

  在场的百姓听到了韩信的呼喊,先是一愣,而后也跟着欢呼雀跃道:“天下太平,天下太平。”

  而在欢呼的人群当中,有无数读书人,看着这些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闪耀的铠甲英雄豪杰,眼冒金光。纷纷查看自己心中的明主。

  “丞相张良牵着马那个是漠南都督韩信,据说这次就是他击溃了匈奴人的主力,斩了匈奴人的单于冒顿,此次漠北大战他是首功之臣,当年齐国之战,韩信都督已经封侯了,此次肯定会封为国公。”

  “韩信都督的年纪不过三旬,已然成为大汉最顶级的贵族,要不了多久还会成为诸侯王,我等真活在狗肚子里去了。”

  这段话很快在街道上流传开了,无数人看着韩信眼冒金光。

  “此次韩信都督必定会成为国公,以天子大方,必定会分封一个大的诸侯国,到时候都督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才,此乃吾等明主也。”

  大量的士子把韩信当为自己的第一目标。

  还有不少了解韩信信息的人,说出了他的故事,什么当年为南昌亭长门客,却被南昌亭长赶走,嘲讽南昌亭长眼瞎不识千里马。

  因为吃不起饭,沦落为乞丐,被漂母养了几个月,而后以千金回报漂母。

  当今天子慧眼识英才,五六年时间,韩信就从一介小兵成长为天下最顶级的诸侯。

  “大丈夫当是如此!”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在羡慕韩信建立功绩的同时,暗暗的以韩信为榜,也要参军立下大功,成为诸侯王。

  大汉的阶级流动,算是几千年来最畅通的时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情比比皆是,英布季布是他们以前的榜样,而现在韩信是他们现在的榜样。

  正因为有这些出身低微的榜样出现,他们自认为自己也可以达到。

  当然还有不少务实人觉得最前面的顶级贵族竞争太激烈,他们把目光盯在后方,能有一伯爵领,子爵领,男爵领也是不错的明主,这些人的竞争相对更低一些,更加容易获得成功,以这些大汉中低贵族为跳板,获得卿大夫的身份,再想办法向着更高层发展。

  街道中央的明主太多,很多士子都觉得有点看不过来,但他们内心却是越来越兴奋,明主越多,他们的选择自然也就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就越高。

  但除了士子盯着这批大汉功臣,还有一个大汉的新兴阶层也在盯着他们,就是大汉的作坊主和商贾阶层。

  大汉开国以来,把产业也作为天下的根基,对这些作坊主进行了扶持,大汉的产业兴盛发,给这些人带来了天量的财富。

  但他们内心一直有很重的忧患意识,他们清楚知道大汉是属于汉吏和贵族的,他们手中拥有的财富越多,越容易被人当猪宰杀,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官商联合才能存活下来。

  很多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想办法转行,历史上这些人的选择是把财富转移到土地上,造成了大量的流民,但在大汉他们的财富根本没有办法向土地转移。

  这些人就开始想其他的出路,而在于军功立国的大汉,就没有比和大汉贵族联姻更好的选择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坊主觉得这是双赢的事情,天子以诸侯镇压大漠他们也清楚。

  而想建立一个富饶的诸侯国,花费的财富是极其庞大,季国公为了建设自己的诸侯国欠了天子十万金。以此就可以看出建设一个诸侯国的开销。

  这些功臣虽然有诸侯国,但他们没有钱财,而他们有钱财却没有权利,双方的合作可谓是天作之合。

  所以有不少人以老丈人的心态看着这些功臣称赞道:“好丈夫,果然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管家,行动!”

  一个嗓门大的老者吼道:“某太原王氏,公卿世家,今家中有一女,年方二八,相貌清秀,各位英雄豪杰可有属意者,我王氏愿意出万金加三座作坊作为嫁妆。”

  此言一出,热闹的街道到处都是到处吸一口冷气的声音,为了嫁女,居然拿出富可敌国的财富,这是不是太拼了。

  当第一个人开口之后,其他人也急不可待道:“某晋阳令狐氏,公卿世家,家中有三女,皆相貌清秀,国色天香,各位英雄豪杰有意者,某也愿意出万金做聘礼,再加2000只羊,500匹马。”

  令狐氏这份言语,让不少人都暗骂他无耻,其他人都只想抓一个英雄豪杰当女婿,他直接想要抓住三个,这是摆明了要坏规矩。

  面对如此加价的情况,更加疯狂的公卿家族出现,不但在聘礼上和前面两家一样,还答应派遣家族的子弟,帮助他们建立诸侯国,总之一句话,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一时间争夺女婿的气氛极其激烈,很多人甚至相互大骂揭老底,这种精彩的大戏,看的四周吃瓜群众激动不已,本来是想看一些英雄豪杰的,却没想到能看到这样吃瓜大戏。

  当然这些都是旧时代的公卿,他们也有自己的傲气,看上的都是大汉最顶级的贵族。

  还有一部分相对在后方的英雄豪杰,他们就成为了漏网之鱼。

  一些次一点的商贾家族纷纷赶往后方,这些人的家主大喊道:“某家小女国色天香~~~”

  “某家小女貌比西施~”

  对那些英雄豪杰爆出了自己的嫁妆,上千万钱,几千的牛羊牲口,或者是一座作坊。

  这些商家知道,这次的联姻可能是他们家族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成了,他们会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摆脱自己牛羊的尴尬身份。

  要是没有成功,随着他们的家产越来越,他们的家族也会越来越危险,直到最后家破人亡。

  所以没有一个人想错过这个机会,哪怕倾家荡产,他们也想完成这次的联姻。

  而突然出现的天量老丈人,让这场夸功游街拐上了奇特的方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