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胡亥的狂想与韩信的战略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笔趣阁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372章 ,胡亥的狂想与韩信的战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2章 ,胡亥的狂想与韩信的战略

  大汉八年,七月八日。

  胡亥在长安城短暂的呆了一天,去见一下自己的兄长扶苏,炫耀式的汇报了自己这大半年时期的成果,资产翻了一倍不说,还多了5条商船,打通了前往香料岛的商路。

  “某现在已经是天下有数的富商,即便排不进前3,也是前10的存在,兄长,以后缺钱了就告诉小弟,以后小弟罩着兄长。”

  但扶苏还是说道:“你的身份终究是有别他人,太过于出头会给你带来灾祸的。”

  胡亥满不在意道:“兄长可知道跟着小弟混饭吃的人有多少,已经有好几百了,他们的吃喝拉撒小弟全要管,小弟每天一睁开眼就要赚几万钱来养活他们。”

  “他们会推着小弟往前走,小弟要带着他们发财,带着他们富贵,要是小弟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就会换一个人取代小弟,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掌握这份钱财,就要承担这份责任。”

  “把这份事业做起来,小弟终于有点了解父皇的心态,父皇当年只怕也是被大秦的局势推着前进,根本不可能改弦易张。”

  扶苏看着神采飞扬的胡亥,一时间感慨万千。

  可能当年自己父亲做出的选择并没有错,只可惜当时的局势并没有给胡亥发挥自己才能的时间。

  “你还是多注意点,尽量不要出头。”

  胡亥道:“汉帝没兄长想的那样小气,他都把天下看成是天下人的天下,那小弟和他只有公仇,没有私恨,他是不会在意小弟有什么动作的。”

  “汉帝是真把小弟看成是一个普通人了,要不然以小弟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被汉帝给发现了。”

  扶苏点头道:“汉帝的心胸的确无人可比。”

  这么多年下来,大汉就没找他们这些前朝余孽的麻烦,不管是他们这些始皇帝的子嗣,还是秦国宗亲生活都开始变好。

  虽然他们现在只能做普通的百姓,但对比六国宗亲的话,他们的生活状态好太多了。

  “但汉帝的野心却很大。”

  说完胡亥拿出一张地图道:“这是已知天下的地图,辽东,大漠,南中,黔中,再加上倭岛,南海这片区域,天下无主之地可谓到处都是,汉帝就是想把这些广大的地区变成大汉的领地。”

  “但显然如此广大的地盘,光靠汉吏是管理不来,更开发不出来,所以汉帝才会拼命的分封诸侯,这些年大汉的诸侯已经超过了100位了,但还在快速的增加当中。”

  而后胡亥小声道:“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兄长,想不想在海外建立一个大秦?”

  扶苏骇然道:“现在大汉的江山稳如磐石,你可万万不可胡来。”

  胡亥道:“小弟没想造大汉的反,只是想在海外建立大秦。”

  胡亥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觉得在大汉经商太压抑了,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他。

  赚钱的买卖被大汉的贵族垄断,又或者是朝廷管营,他赚的钱还要分给汉吏,上下打点,而大汉的税赋又高的吓死人,不管啥买卖,一律分走三成的利润。

  这就像三座大山一样,让胡亥觉得太压抑太憋屈。

  一般的商贾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因为几千年来,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的,他们就是贵族的黑手套,替那些享乐的贵族赚取钱财而已。

  但胡亥的出身决定了,他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每年拨弄算盘,发现自己赚的钱,一大半都被这些人拿走了,内心就会感到不满,只是这份不满被压抑住了。

  但他很快就有一個惊人的想法,就是在海外建立一个商人之国,自己赚钱自己花,再也不用给官府,也不用上下打点,彻底把压在自己心头的三座大山给丢弃。

  从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之后,就变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并且他时不时的在脑海当中完善这个想法,现在面对他最信任的大哥才吐露出来。

  扶苏马上严肃道:“汉帝放你胡来,是因为你对大汉没有威胁,但要是你敢在海外建立大秦,汉帝的舰队会马上杀过去,到时候不要说做生意,只怕你的小命都会保不住。”

  “汉军的实力如何伱也是清楚的,整个天下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势力能扛得住大汉的一击,你要是不想被汉帝绞死,最好抛弃这个念头。”

  胡亥知道自己兄长说的没有错,即便他可以以普通人的身份在大汉经商活动,但他终究是前朝余孽,大汉普通的百姓能分封建国,但他却不可能,终究有一块看不见的天花板限制了他。

  胡亥叹口气道:“兄长就当小弟在胡思乱想吧。”

  大汉八年,七月十日。

  胡亥带领自己的手下,沿着秦直道,骑着马一路奔向九原郡。

  胡亥看着自己身边川流不息的辎重车队感叹道:“当年某和兄长就是跟着这些车队进入了上郡,那个时候朝廷也是在打匈奴,现在驰道上都铺满了木轨,车队也变成了轨道马车,真是有点让人物是人非。”

  朱沛道:“朝廷真是大手笔,为了这次北伐大漠,花了几十万金,修建了这样一条轨道,这种气魄真是无人能比。”

  柱子也说道:“那是,当今天子是天下最好的皇帝,我父亲为当今天子做事才能领到钱财,其他的皇帝全抠门死了,一毛不拔。”

  胡亥尴尬无比,两个回旋镖直接打在他身上。

  好在这个时候柱子问道:“胡亥哥,我们为什么不回会稽郡。”

  胡亥道:“大漠可不只有草场,还有戈壁沙漠,想要赚钱,我们就要提前做准备,在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占好最肥沃的草场。”

  “我们要先去漠南,此次大汉虽然派出了三路大军北伐匈奴人,但某认为漠南都督韩信,应该是最有可能立下首功之人。而只要韩信击溃了匈奴的主力,我等就可以马上通过漠南进入漠北占领富饶的草场

  朱沛道:“季心是大汉老将,跟着汉帝南征北伐多年,他的战斗经验应该是最丰富的,匈人的主力不应该被镇北将军府先击溃。”

  胡亥笑道:“朱兄只认为季心是老将,就认为他战斗经验丰富,却不知道季心一直为汉帝处理情报,很少有领兵作战的经验,唯一的一次还是在进攻臧荼。”

  而韩信则不同,他看着虽然年轻,但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既打过防御战,又打过以少胜多的歼灭战,灭过东楚国,还在灭齐之战成为大军的一路统帅,这才是真正身经百战的老将。

  3月份的灭白羊部之战,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白羊王只露出了一个破绽,就迅速的被韩信抓住,一战歼灭之,这才是真正的名将之姿。

  我等待在漠南才能最快消息了解大战的第一手信息,才能最快的进入漠北。

  炎炎夏日,万里无云,胡亥的人躲在驰道旁的一块树荫下休息,这个时候有一个辎重车队也来到了这片地区。

  领头的军官让队伍躲在树荫下休整,民夫们解开马鞍,让马在树荫下喝水休息。

  胡亥好奇问道:“老丈,尔等为什么不用木轨运输物资?”

  老人笑呵呵道:“我们这是去雁门郡的车队,根本就没有木轨。”

  老人看了看胡亥他们一眼道:“你们是去雁门郡投军?”

  漠北大战的消息传开之后,各路英雄豪杰都想参军改变自己的命运。

  胡亥笑道:“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选上。”

  而后他问道:“我好像闻到了豆油的味,老丈,你们这里运的是油吗?”

  老人笑道:“是豆饼,给战马吃的饲料,真是世道变了,当年我得想吃这么好的东西都没有。”

  大汉为了增产,大范围推广大豆种植,现在北方几乎不休耕,而是种植大豆增肥土地。

  因为徐凡的原因,铁锅炒菜提前上千年在大汉流行,豆油的价格直线暴涨,种大豆既能肥田,又能赚钱,豆饼还能成为饲料,大豆成为了北方农田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而这次北伐大战,大汉朝廷直接向民间购买了500万石的豆饼,老人的这个辎重队。就是向雁门郡运输战马的饲料。

  胡亥道:“老丈你年纪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做民夫?”

  老人笑道:“这个是某抢过来的,这次大战我家出了三个,长子参军了,二子和某做民夫。”

  胡亥惊讶道:“老丈人真是忠良之家。”

  老人道:“匈奴人又不经打,不趁着这一次机会立下军功,以后就没有这机会了,某还想给我家二子盖个砖房,娶个新媳妇,只能操劳一点,毕竟天子大方是天下出名。”

  胡亥了然点头道:“的确,天子很大方。”

  民心如此,大汉帝国仍然如日中天。

  是的,这场漠北大战,被许多大汉的百姓,看成是改变家族命运的最后机会

  三月漠南都护府吞并了白羊部,大汉再次打了一场胜仗,当时的百姓只是简单欢呼了几声,这样的胜利在大汉太常见了,已经不值得大肆庆祝。

  当时的百姓还是更加关心香料贸易,聊着那个大胆带着一艘海船勇闯香料岛,带着满船的香料回到大汉,而后发家致富。

  但从四月开始,北方的百姓,就明显察觉到情况不对了。

  先是大量的商贾收购他们家的粮食,已经跌到30钱每石的小麦价格涨到40钱,炼油剩下的豆饼也涨到20钱。

  然后就是宽阔的驰道上,开始出现如同长龙一般的车队,一车车小麦粉粟米,开始向着北方边疆运输。

  这个发现让整个河北之地暗潮涌动。

  要打仗的消息传的到处都是。这让整个河北之地的百姓激动不已。

  他们八卦的热点瞬间从海外转移到大漠。

  “没跑了,这次天子肯定要对大漠的匈奴人动手,现在大汉的四周也就匈奴人值得,我大汉如此大动干戈。”

  “匈奴人不是被天子打的求和了。朝廷会如此大动干戈?”

  “匈奴人是求和了,但他们却没有臣服我大汉,不臣服我大汉就是心怀鬼胎,就是想造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次天子就是要彻底打服匈奴人。”

  “我等要早做准备了,匈奴人虽然不强,但他们的地盘大,据说有两个大汉大小,进攻匈奴人需要的兵力肯定不会少,当有几十万以上的兵力。”

  酒馆中的百姓兴奋起来,参军对普通百姓而言就是最好改变命运的机会,即便没有成为常备军,但退役的士兵福利待遇也是极高的,比他们种田,打工要高的多。

  以前的名额太少了,一个县也就是十几个人,而现在要招募几十万士兵,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果然没多久,亭长就下达了招兵的命令,同时退役的老兵也接到命令,从新返回军队。

  县武库,郡武库也被打开,一件件储存的武器铠甲被分发个士兵。这些新招募的士兵在县尉和老兵的领导下,以部为单位,快速集结成为作战单位开始训练

  而大汉在北方的贵族豪强,更加不可能放过这个参军的机会。

  在大汉军功为王,朝廷不管是用人乃至汉吏的升迁,都看你有没有军功,有就高人一等,升官如飞,大汉30岁的2000石高官几乎都是军方之人。

  甚至赚钱的事情也是贵族先行,看朝廷发现的香料岛,最开始还不是功臣先得利,只有功臣喝了头汤,才轮得到其他人。

  最重要的事,想要成为诸侯,开启一姓之宗,让自己的家族成为诸侯,那只能靠军功。在大汉一切都要靠军功说话。

  这点大汉的贵族他们第一批受益者,现在朝廷要北伐匈奴,他们当即武装自己家中的子弟,而后在上血书于朝廷,写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等功勋之臣,今陛下欲北伐匈奴,臣愿效犬马之劳等等。

  这样的请战书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城,徐凡和丞相周章看请战书都看不过来。

  徐凡只能答应他们的请战,让前线将军训练他们。

  大汉八年,七月十二日,雁门郡,平城。

  北伐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雁门郡更是快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营,几乎每天都有一营或者几营汉军士兵赶到此地,十几万士兵的到来,让平城成为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军事营地。

  平城城楼上,漠南都督韩信和雁门郡太守郦商观看着,城下正在训练的士兵。

  韩信看到人高马大的士兵感叹道:“这两年我大汉的豪杰之士越来越多了,这两年我漠南都护府的士兵就没有低于七尺,身高八尺的勇士也是比比皆是。”

  郦商道:“这几年天下的百姓都可以吃饱饭,自然会长高和长肉了。”

  从大汉攻占关中,天下的百姓减税了5年时间,现在大汉的百姓不能说富裕,但混个温饱是不成问题的,先秦时期的汉人本就高大,他们营养跟上来之后,大汉新青年体重和身高都有明显增长。

  韩信道:“此次漠北大战,骑兵为进入匈奴人的利刃,步兵就是保护我军粮道的城池,郦太守一定要把他们训练的临危不惧,面对匈奴人的骑兵能坚如顽石。”

  郦商想了想道:“还请都督派遣一支骑兵辅助某训练士兵。”

  即便是在大漠,步兵也是极其重要,尤其汉军还想要远征3000里,杀入匈奴人的老巢,这三千里的粮道则需要步兵守护了。

  当然也有不需要粮道的战术,就是就食余敌,学习霍去病带着几万骑兵到大漠烧杀抢夺。

  但大汉是要统治大漠,而不是增加自己的仇敌,所以这种增加仇恨的战术不但不能使用,甚至在击溃了冒顿的主力之后,大汉还要想办法供养匈奴人的老弱妇女。

  韩信道:“郦太守活用武钢车,某和天子讨论过对付匈奴人游击战的最好战术,就是辎重队配武钢车,匈奴人的骑兵来到,只要组成车阵,把匈奴人阻挡在外,内部在于迫击炮弓弩反击,匈奴人必定奈何不了我军的辎重队。”

  郦商问道:“要是匈奴人一直跟在辎重车后面,如之奈何?”

  韩信道:“我大汉要在大漠建立稳固的坞堡,可以让辎重车队停留,让辎重车队有个安全休整的地方,某的想法是从漠南开始,每隔100里建造一个临时坞堡,从漠南到漠北也就3000里,最多30个坞堡就能守住我军的粮道。”

  郦商吃惊道:“都督不是在开玩笑,30个坞堡那要建到什么时候。”

  因为有水泥和钢铁工具,大汉的营造水平是极其高的,但再高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建立起30个坞堡。

  韩信道:“坞堡没有你想象的那样难建造,天子这次给我们准备了300万个麻袋。你用麻袋装土累积起来,建个一丈高的麻袋城墙就可以,挖的土可以成为外围的护城沟。这样对付匈奴人的小股骑兵就足够了。”

  是的,韩信打算用大汉庞大的财力,以结硬寨,保护自己的后勤粮道,彻底瓦解匈奴人的游击战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