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神医(五)_归琅(快穿)
笔趣阁 > 归琅(快穿) > 第5章 神医(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神医(五)

  到如今已是亥时,观内却依旧灯火未熄。

  归琅从旁边的一位老大夫那儿得知,此处约有百余人,均是症状到了一定程度的。

  而一些不那么严重的均是由大夫教导其家人后在家中服药治疗。

  他说着就带归琅到了目前最严重的一个患者那儿。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樵夫,也是第一批被发现的患病的人,但他体质比较强健,撑到了现在。

  归琅打量了一下,发现对方已经接近失去意识,还活着可以说是个奇迹。

  大夫们也给他喂过药,只是见效不大。

  归琅看完了后便起身抚了抚衣袖,声音清朗道“桂枝、小柴胡、麻黄、五苓散虽可调理轻症,但却对此人无用。”

  在场大夫均是震惊,他竟只看了一眼便准确说出了他们所用的方子

  依旧是那位老大夫,摸着白胡子问道“秦大夫可有什么办法”

  归琅在众人的注视下依然风轻云淡,只道

  “有一法,但愿一试。”

  在场有五位大夫,除了刚才发问的那位王大夫,其他人均是不怎么信他能解决。

  秦归琅,虽在江湖上有“少年神医”之名,在辨药上也略有天赋,但区区及冠之龄,真能逆天了

  王大夫却是抱拳,在另外几位大夫不可思议的眼神中道

  “有劳秦大夫了,秦大夫若有需要,随时知会我一声便可。”

  王大夫全名叫王守德,世代行医,家承养仁堂,是安阳城资历最深的老大夫。

  有一件事知道的人不多,那就是他曾应萧知府之邀给萧三少爷看过病,当时他诊断出来是内虚以至于外竭,只得开了许多方子调理。

  王守德虽未治好萧慎,却一直关注着他,前段时间得知萧知府请到了一大夫,竟治好了其三子所患顽疾。

  在他打听下,治好萧慎的正是这位“少年神医”。

  不说王守德心路如何,另外一边,归琅去取了笔墨纸张,开始忖度药方。

  而那四位老大夫也厚着脸皮跟着他到了另一间房,围在桌旁看着他写。

  饶是归琅心态平和也没见过这种阵仗,他执笔的手顿了一下,还是没有让他们离开,继续写了下去。

  大概是“老小老小”吧,林老有时候也会这般。

  他提笔写下第一个字时,老大夫们就有动作了,摸胡子的有,点头的也有,只因为这字写得是着实好看。

  都说字如其人,这秦归琅的字还是对得起他的好样貌。

  只是不知道他的医术对不对得起“少年神医”的名声。

  瘟病不是小病,他们欣赏他来临仙观的这份大义,但也不能让他乱治。

  归琅写得不快,也没人催促,只是他写到一半时,老大夫中有人不赞同了。

  “你这方子依旧是以那六味药为主,但份量却是都有所变动,还加了一些在治瘟病中闻所未闻的药

  “传承下来的方子岂能轻易变动,这不得把人治去见阎王爷”

  归琅的思路并没有被他们的话打扰,直至写完落笔后才说道

  “疫病,乃是疫邪入体而使人气虚,若正气充盈,则外感诸邪均难以入侵”

  话还未说完,一老大夫便斥道“此般道理行医者人人皆知,岂用你来教会吾等。”

  归琅却是轻笑,缓缓道之。

  “正气与疫邪于体内虚实消长,病症也随之变化发展,故治法不可千篇一律,而需随此变化进行取舍,方能袪邪扶正。”

  在场没有蠢人,听到取舍二字,再细细看那方子,反应过来后只觉惊骇不已。

  这是何等大胆与巧妙的组合,细想所变化药材的功效,以及那位樵夫如今的情况,竟有增一分不可少一分则无用之感

  好一个“取舍”,好一个秦归琅。

  半晌后,一个鬓发斑白,以木簪束发的老大夫率先出声,打破了寂静。

  “范大夫,依刘某所见,此药方并无冲突之处,甚至足以称得上一声精妙。”

  又有一人感慨道“得见秦小友,方知吾等皆为自缚手脚之庸人。”

  对症下药的道理无人不知,可再经验丰富的老大夫在面对瘟病时,也不敢如治普通病症一般调整方子。

  那先前斥责归琅的范大夫更是沉默了良久,然后叹道“确实如此,庸人自负,竟因年岁而轻看于人。”

  归琅却是回道“大夫们不必自谦,安阳城得以有如今景况还多亏了诸位。”

  见此,在场的人在心中更加赞叹了,想不到秦子瑜年纪轻轻,不仅才华出众,气度也远超常人。

  于是待王大夫寻过来时,就见到了如此一幕。

  他那些平日里心高气傲谁也不服谁的同行,对这位秦小先生亲切得很,谈话的语气中更隐隐有佩服之意。

  “不曾想秦大夫竟如此博学,对医术的理解也着实是前无古人,令人惊叹。”

  “可惜如今时机欠佳,否则范某定要邀秦先生至寒舍长谈。”

  谈论间一人见到了愣在门口的王守德,便请他进来看那药方,毕竟王守德受李大人的命令暂时率领着他们这群大夫。

  王大夫于是进门观之,不出一盏茶时间,便看出了其中奥妙,拿着药方的手都略微有些颤抖,只道

  “有秦先生在此,安阳城此劫必能渡矣”

  不等到第二日,王大夫等人便连夜请示李县令,得到同意后给那樵夫用药。

  没想到那原本被断定熬不到第二天清晨的人,不仅活了下来,还开始恢复意识了。

  大夫们虽然都认可了药方,但任谁也没想到会见效得如此之快。

  这简直是起手回春,“神医”之名实在不虚。

  王大夫见此想给其他一些情况愈重的病患用药,但归琅却认为不妥。

  染病之人体质以及症状程度各异,怎能以一概全。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归琅见完了那一百二十六人,并根据他们的情况分类,拟了不同的方子,甚至连各个疗程都详细标注好了。

  众人惊叹佩服之余,归琅却发现了其他东西。

  瘟疫总有源头,安阳城条件良好,李文长又管理得当,按理说发生瘟疫的情况不大。

  若是外人带来的,瘟病应从城北渡口人流往来之处爆发才对

  归琅取出地图,比对一番后,他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最初染病者大多居于城南山下。

  他将此发现告知了李县令,但李文长却是无奈表明他们已经派人去查过源头了,但并没有查出东西来。

  想来并不是逃过来的流民带来的,而是安阳城的居民不知道从哪沾来的这病。

  李文长和杜师爷还在说着,只不过话语变为了劝归琅不要过于劳心劳力,以免身体吃不消。

  归琅却是垂眸看着铺在桌面上的地图,图上患病居民所在地均圈了出来,这也是李县令探查过的地方。

  他并不多语,突兀地取了旁边的笔,蘸染朱砂后沿着山下的荻花河画了一笔。

  这一笔在地图上是如此地鲜艳,醒目。

  然后他放下笔抱拳问道“李大人可有往安阳城外的荻花河上游查探过。”

  此话让李县令等人瞬间仿佛一个激灵由天灵盖而入。

  李文长当即就要亲自率人去查,却被杜师爷拦住了。

  “大人您且先留在安阳城,城内诸多事宜皆离不开您况且此事有我与秦先生同往,定能有所进展。”

  杜师爷明显是拦李文长拦出经验了,知道怎么说才能让自己这位乐衷于亲力亲为的县令大人放弃前往。

  果然,李文长一想到安阳城内还有这么多事等着自己处理,就只能无奈道

  “此事又多有劳秦先生了,李某在此不胜感激。”

  归琅与杜师爷带着一队人马去了荻花河边。

  此河源远流长,并不与青衣江相通,却是城内百姓主要取水之地。

  一行人往上游走去,直到出了安阳城,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时候到了午时,周边的景色渐渐变得荒凉杂乱起来。

  杜师爷伸手抹了抹额头的细汗,走到了归琅旁边,“秦先生,您要不要先歇会”

  归琅看了眼周围已经略显疲态的众人,轻轻点头。

  衙役们在河岸边寻了一处空旷的地方,又斩了一些杂草乱枝,在此用些干粮后歇息片刻。

  休整半个时辰后,开始继续前行。

  河面吹来的风带着一点水腥气,即使隔着面巾也能嗅到。

  没有人觉得意外,这种河边常有死去的鱼虾,有腥味正常。

  杜师爷走在归琅旁边,遥指前方说道“秦先生,我记得不远处的山下有些村镇,我们可以去”

  “师爷前面有情况”

  走在前面探路的衙役跑了过来,打断了他的话。

  众人跟过去,神色微变。

  原来是河上飘着一具浮尸,看模样已经死了一些时日了。

  衙役们想办法砍下周围一根较长的竹竿,将尸体弄到了河岸边。

  归琅走上前垂眸观察,面不改色。

  “为利器所杀,已有月余。”

  这乱世山贼流寇时常有之,也只有一些城池里头才相对安全。

  杜师爷叹了一口气,吩咐人将其埋了,然后一行人继续前行。

  作者有话要说赶报告,明日无更。,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