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第一起专利官司与独立王国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笔趣阁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408章 ,第一起专利官司与独立王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8章 ,第一起专利官司与独立王国

  大汉十年,十二月十五日,长安城,兄弟纺织厂。

  徐凡带领少府令陈锤来此视察,兄弟棉纺厂的厂房极大,内部有三百多架新式织布机,不断的咔嚓咔嚓的织着布匹。

  徐凡抚摸着一匹刚刚织好的布匹,既有丝绸的爽滑舒适感,又有棉布柔和的手感,看上去像棉布又像丝绸。

  厂长艾强激动道:“这是我们根据陛下您提议织出来意见,织出来的新式布料,夹丝棉布,既有棉布的柔和保暖又有丝绸的舒适感,可以说是集中了丝绸和棉布的优势为一体,现在这种新式布料出厂价达到3000钱一匹,却依旧供不应求。”

  陈锤笑道:“看来你们厂又要大赚一笔了。”

  这段徐凡和陈锤只看匈兄弟纺织厂外面的马车排着长龙的队伍就知道了。

  兄弟棉纺厂最开始是生产棉布为主,羊毛布为辅的纺织厂,棉花这种原材料被大汉兄弟纺织厂把持,当时兄弟纺织厂一匹棉布的出厂价6000钱。

  即便是这样,前来兄弟纺织厂订货的商队,依旧求着艾强多给他们一点棉布,当时即便是兄弟纺织厂的普通工匠,都被商队的人抢着请客吃饭,只为多弄一点棉布。

  当时兄弟棉纺厂的工匠,也是整个长安城俸禄最高的工匠,因为兄弟棉纺厂的工匠占据了厂子百分四十九的股份,他们除了俸禄之外,年底还有一笔比俸禄高几倍分红。

  最多的一个月,兄弟纺织厂普通工匠赚5000钱。轰动整个长安城,因为这个数字即便是在长安城,他们也是最高收入的一批人之一。

  无数长安城的工匠,都想要成为兄弟纺织厂当中的一员,只可惜老员工却不愿意,兄弟纺织厂增加工匠。

  因为兄弟纺织厂不讲编制,讲同工同酬,虽然因为技术岗位不同,工匠的收入也会不同,但同等职位工匠的收入是一样的,他们分红是按照人数分的,工匠越多,他们分到手中的钱就越少。

  他们也算是长安城最辛劳的一批工匠,为了自己的俸禄也会把自己压榨到极限,每個人都是多面手,他们最少的人数来做最多的事,以此减少兄弟纺织厂的工匠数量,获得最多的收益,有的后世华为模式的感觉。

  这种模式总好过后世那种正式工不做事情,再弄一批低级临时工,做事情的赚不到钱,不做事情的反而待遇好的模式。

  所以徐凡对这种模式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看能不能闯出来,好歹在兄弟纺织厂压榨自己,获得的收益大部分都归自己了。

  但纺织业的技术并不算太高,大汉的棉花种植数量,每年都以几倍数量增加,到了大汉八年的时候,大汉种植的棉花超过了百万亩。

  棉花不算是紧缺的原材料,各地的纺织厂也开始纺织棉布,棉布的数量大增导致价格也快速下跌,从最开始的价比黄金到现在一匹棉布只要千钱也不过五年的时间,制糖业的惨案再次在棉布上出现。

  兄弟纺织厂从奢侈品工厂,快速跌落成为大汉的一个普通的纺织厂,厂里的工匠收入也快速下降,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虽然这也比长安城纺织厂高三成,但降薪带来的落差是巨大的。

  长安城的不少八卦党,都以此来嘲讽兄弟纺织厂的工匠,毕竟他们是自己收入的几倍,但做的事情却是一样的,很多人都对他们感到妒忌,现在他们倒霉了,自然会有很多人幸灾乐祸。

  面对这种情况艾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徐凡这个时候也给艾强一个点子,就是用棉纱和丝联合起来弄一种新的布料,就是现在的夹丝棉,他是在后世看小说当中了解到这种棉布的。

  而这种棉布的难度也不大,经线用棉纱,纬线用丝,连机器都不用改就可以纺织出来。

  这种棉布一出现,以其独特的质感,受到整个大汉上层人士的哄抢,一匹布的价格一度逼近5000钱。成为了大汉上等布料之一。

  同时这事情也导致了大汉第一起专利官司,夹丝棉布只是一个点子,并没有太多的技术难度,可以说大汉任何纺织厂都可以制造夹丝棉布。

  所以这种新式布料刚刚出现不到一个月时间,长安城的纺织作坊就开始山寨。

  这让兄弟纺织厂的人大怒,这些山寨的人是要把他们的饭碗都给砸,于是他们纷纷去围堵山寨他们布料的纺织厂,引发了一场几百人的火拼冲突。

  最终这事情引起了整个大汉的高度关注了,廷尉吴军亲自审理此案。

  而这个案子也引起了大汉民间的重视,现在大汉的纺织厂数不胜数,长安城已经有好几家纺织厂已经生产了夹丝棉布,要是判决对他们不利,这棉布就不能卖了,这其中不乏有大的纺织厂,甚至大汉官营的纺织厂。

  最后长安城万众瞩目之下,吴军根据大汉的专利法,认定山寨的纺织厂有错,赔偿冲突损失,并且赔偿兄弟纺织厂10万钱专利损失。

  这个判决轰动整个长安城,大家第一次才知道有专利这东西,但不少人却想起大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就有戏班主山寨朝廷的戏,最后必须才弄出专利这东西用来维护戏曲团的利益。

  只是大汉的百姓都没有在意,现在却是第一次知道了专利的重要性。

  因为有专利,兄弟纺织厂保住了自己的利益,其他纺织厂想要生存这种夹丝棉布,只能找艾强商议,给多专利费合适?

  艾强也毫不客气的狮子大开口,一匹布专利费200钱,这些作坊主都觉得艾强太贪心了,什么都没有做,就出了一个点子,就想要200钱的专利费,抢劫都没有这样的。

  但艾强却向这些长安的作坊主保证,他专利只授予长安城的作坊,以此来保证他们的利益,要是这就不答应那他就自己生产。

  最后这些纺织厂的作坊主计算一下,要是只有长安城能生产夹丝棉布,他们就可以控制价格,每匹布赚个上千钱不成问题,和这个利润一对比,200钱的专利费就算不得什么了。

  于是长安城上百家纺织厂,都得到兄弟纺织厂的授权,可以生产夹丝棉布,兄弟纺织厂因为夹丝棉布的专利,一举获得了上千万钱的专利费,轰动了整个大汉。

  很多脑子活的人也开始想弄出一个值钱的专利了,甚至有人通过夹丝棉布想到能不能用麻线和丝和棉纱,弄出什么夹麻棉布,或者丝麻布等等,一时间大汉申报专业的人多了很多。

  因为有新式的布料兄弟纺织厂利润大增,当然有了棉布的教训,艾强也不敢分太多的钱财,而是囤积一部分钱财应对危机。现在兄弟纺织厂工匠的收入虽然达不到巅峰期的5-6万钱,但一年也能赚2-3万钱,在长安城也是高收入人群。

  看完新式的夹丝棉布之后,艾强带领徐凡来到一个小车间,里面可以听到“突突突”的蒸汽机声音,只见一台简易的蒸汽纺纱车不断运转,在蒸汽动力的带动下,三十个纺纱锭在不断运转。

  蒸汽纺纱车的实验室安置在兄弟纺织厂一旁,主要是方便来验证新式蒸汽纺纱车的效率。

  在实验的大匠李雷看到徐凡惊喜道:“陛下,您怎么来了?”

  徐凡惊讶道:“蒸汽纺纱车进步的如此快了。”

  李雷笑道:“商贾的钱可不好拿,这都一年时间了,再没有点进步,那些投资的商贾要杀了小人。”

  有了充足的实验经费之后,李雷这一年来做了几十个蒸汽机模型,不断改进马力,减低成本,提高稳定性,才有现在这个试验品。

  李雷笑道:“这个新式的纺纱车,用的是铸铁作为气缸,各个零部件的成本也极大减低,马力却大了三倍,现在这样一台蒸汽机成本只要5万钱,能连续运行好一个月时间不成问题,已经可以达到实用的标准,能竞争的过大型水利纺纱车。”

  艾强道:“你这个蒸汽机真能良好运行一个月时间,某就买20台。”

  艾强也是知道蒸汽机的,效率上的确比水利纺纱车要好,但经常出现事故让艾强不敢购买。

  李雷道:“要是没有平稳运输一个月时间,我们包退。”

  艾强道:“那就给某来个二十台。”

  经历一场棉布的大贬值,艾强的危机感非常强烈,生怕兄弟纺织厂会倒闭,对不起厂里几百号工匠,他请教天子,问如何避免兄弟纺织厂倒闭的危机。

  徐凡告诉他两个答案,一是要有自己的独特产品,可以自己定义价格,二就是生产一匹布的成本,比其他纺织作坊更低,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即便要倒闭,也是成本更高的作坊倒闭,这些作坊倒闭了,空出来的市场就会被活下来的作坊占据。

  夹丝棉就是独特产品,让兄弟纺织厂赚取丰厚的利润,甚至都不需要他们自己劳动,艾强为了弄出新式的布料,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研发小组。

  而蒸汽纺纱车却让艾强看到减低成本的机会,兄弟纺织厂因为成立的太晚,渭水的土地早被其他纺织厂占据,他们的纺纱车效率一直不如那些拥有水利纺纱车的作坊,而现在李雷的这个发明让艾强看到超越那些老厂的希望。

  而后徐凡又参观了兄弟纺织厂的附属幼儿园,小学和医馆。

  艾强自豪道:“我们的工人上班只要把小孩放就可以得到照顾,连看病都不需要花钱,极大解决工匠的后顾之忧,让兄弟们可以全身心的工作。”

  因为兄弟纺织厂算是高附加值工厂,每年的利润有几千万以上,所以他们的幼儿园和小学都建设的极其好,全新的砖楼,里面的桌椅板凳都是新式的。

  不要看这点简单,但在长安城当中都没有几个小学可以做到,大部分的小学都是叫学生自己去家中拿凳子到学校。

  大汉的教育经费已经突破了7万金,但对于大汉庞大的儿童来说,这点教育经费还是杯水车薪,勉强只能完成六年小学教育,大部分学生都只能用旧课本,而在乡里学生,只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课本内容,学生自己抄,这个时代的教育,主打节约,各种教育资源都尽量做到回收使用。

  陈锤道:“兄弟纺织厂还帮长安令大忙,这里有一半的学生都是长安城的贫瘠子弟,要是没有兄弟纺织厂的帮忙,这些学生只怕连书都读不起。”

  艾强笑道:“这是我们墨者应该做的。”

  说句实在话,因为有后世的教训,徐凡其实是不愿意大汉出现太多这样的厂办学校,用作坊的钱来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因为这样的作坊在后世都没有好的名声。什么封闭的独立王国,作坊病,大而臃肿,近亲繁殖,总之各种不好的名声通通都有。可能是徐凡是农户的儿子,没有享受给作坊好处,自然也不怀念那段时光。

  但世界不会认为个人的意志改变,徐凡不喜欢这样,但大汉下面的大作坊却纷纷开启这样的模式,兄弟纺织厂这都不算什么。

  长安车马厂那才叫独立的王国,他们占据一个市坊,里面有独立的小学,中学,图书馆,戏院,医馆,甚至还有一个家属办的小市集,有护厂队来维持长安车马厂占据市坊的秩序。把这里单独分成一个县,连汉吏都不需要派遣,他们完全可以自成体系。

  大汉其他的巨型作坊也是这种样子,纷纷建设大而全的设施,很多甚至都不是他们必须的。

  但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责任却是大汉朝廷,大汉虽然发展的很快,每年朝廷财政增加的也很快,但大汉朝廷要做的事情更多,要维持整个大汉的驰道,修补城墙,修水渠,建立码头。

  要是其他封建王朝,可以用徭役以最低价格来维持这些基础设施,但大汉却只能雇佣民夫,如此的花费自然远远高于其他封建王朝。

  大汉朝廷每年都要投入巨大的钱财用来维护基础设施,修新的水渠,轨道等设施,大汉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永远是紧缺的,地方上太守永远有无数个要花钱的项目,每一个都看上去非常急迫。

  徐凡即便是天子也不太好厚此薄彼,他只能尽量维持整个大汉相对公平,这就导致了长安城这种天子脚下也非常缺钱财来做基础的投入。

  毕竟越是富裕的郡县,当地百姓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就越是高,花费反而越大,就像三川郡就想要学习长安全面改造洛阳城,相对贫瘠的东郡也想要修一条黄河大桥,甚至已经完成改造的长安城还有几十个市坊要重新翻修。

  在这些情况下,地方上的汉吏自然也不会只等朝廷的转移支付了,他们只能把目光投向本地那些钱财充沛的巨型作坊,用他们的钱帮忙解决地方上的基础设施问题。

  于是,即便是徐凡说过多出,作坊的主要职责就是赚取利润,朝廷的职责就是维护地方发展。

  但那些作坊在地方上,他们一不想得罪地方官员,二也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他们对地方上的影响力,双方是互惠互利。

  于是徐凡在电视当中看到过的,那些作坊小社会模式,一个个在大汉朝廷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徐凡知道这事情也是无可奈何,这种事情已经是大汉所有郡县都这样干,除非大汉朝廷能给地方上充足的转移支付,地方的府衙就会接过这个任务,但显然现在的大汉是很难做到的。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汉有大量的作坊背上朝廷的任务。

  徐凡对艾强道:“最近这段时间你要谨慎扩张,外面的货款能收就尽早收回来,欠款的客户能不做就尽量不要做。”

  艾强迟疑道:“陛下您不是一直要我们扩张这种模式?”

  徐凡想了想用一个艾强能理解的话道:“记得我大汉刚杀了关中时期的粮价吗?”

  艾强道:“记得,当时关中粮食价格每石突破了千钱,要不是天子您的赈济,属下早就被饿死了。”

  徐凡道:“即便有朝廷的政绩,关中粮食的价格还在百钱以上,但过来不到两年时间,要不是有朝廷的大量收购,关中粮食的价格连50钱都维持不住,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艾强道:“我大汉稳定天下,百姓能安心耕作,粮食产能大增,价格自然就降低了。”

  徐凡道:“朕更加习惯说是粮食的产能过剩,而现在纺织业也可能要产能过剩了,布匹和粮食不一样,粮食即便有多,还可以做饲料,酿酒。

  但布匹生产出来是要人购买的,要是没有人购买,作坊主就没有钱购买原材料,没有钱支付给工匠,没有卖出去的布匹是不能叫商品的,这一切的经济循环都会停滞,这个时候谁手中有的钱财越多,才越能存活下来,压的货物越多越容易倒闭。”

  艾强有些震惊天子的话,但还是点头道:“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