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对大漠的安排,儒家的教化之道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笔趣阁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376章 对大漠的安排,儒家的教化之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6章 对大漠的安排,儒家的教化之道

  大汉八年,九月五日,漠南都护府,平虏堡。

  北伐大战开始之后,徐凡带着太尉府参军一众参军和高级将领,来到平虏堡这个战争的最前线,收取前线第一手信息,并且为北伐大军处理好后勤事务。

  吴盛把最新的前线战报对徐凡简要说明了一下道:“陛下,目前三路大军进展都很顺利,八月十五,厉锋校尉柴武,在骆驼沙漠追上逃离的娄烦部,经过短暂交手,我军全歼8万娄烦所有部众,现在大漠已经没有娄烦部了。”

  而后吴盛指向匈奴人王庭道:“8月上旬,漠南都督韩信带领5万大军杀到匈奴人王庭外围,冒顿不战而逃,率领匈奴人主力继续北退。”

  “东路的辽东诸侯联军战事也非常顺利,折兰部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往狼居胥山。辽东诸侯联军距离匈奴人王庭只有一步之遥。”

  而后吴盛指着地图道:“我军三路大军全部突破匈奴人的防线,杀进漠北,匈奴人对我们的进攻根本没有办法抵抗,被我军打的不断后退,最多五日时间,我军三路大军完全可以会合匈奴人王庭,再继续北进全部匈奴人主力。”

  徐凡看着地图道:“冒顿倒是很能忍,即便王庭也舍得放弃,告诉前线主帅,要是冒顿继续撤退,就不必理会他们,以吞并匈奴人的有生力量为主。匈奴部连牧民都没有了,那大漠自然会属于我们的。”

  打到北海就是汉军的极限了,再继续和匈奴人消耗,对汉军就很危险了。

  这是时代是温暖期,漠北还没有后世那种胡天八月即飞雪的状态,但过了十月大漠的气候就会快速转寒,到时候在大漠的汉军士兵最危险的敌人就不是匈奴人,而是极限的低温,封建时代一场大雪损失2-3成士兵是常事。

  吴盛道:“遵命。”

  吴盛接着说道:“辽东都督吕臣来信,说辽东的部落首领有迁移大漠的想法。”

  徐凡看向吴盛道:“是个人的想法,还是很多部落首领有这样的想法?”

  吴盛道“吕臣倒是没有说清楚,但大漠比辽东大多了,生存空间也更大,匈奴人被我大汉消灭了,大漠成为无主之地,想来有这样想法的部落首领不会太少。”

  徐凡却淡然道:“大漠不是无主之地,以后这片大漠就属于我大汉了,这些部落和我大汉是雇佣关系,我大汉拿钱,他们办事,事情做完了,他们该回哪回哪。”

  “这点一定要明确告诉吕臣,该给那些部落首领的赏赐,情愿多拿也不要克扣,但这些部落手里有任何越界的行为,下手也不要留情,我大汉花费了上百万金,不是给这些人打江山的。”

  吴盛道:“诺”

  消灭匈奴人难,但统治大漠更加难。

  小时候徐凡看有关李二的电视机的时候,就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李二都如此能打了,把强大的突厥人都击败了,还把他们的大汗抓到长安城,提前上千年表演了一方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

  怎么打高句丽的时候,大漠又冒出一个铁勒人,后面还冒出回鹘人,这大漠不是大唐的领土?

  后来一查还真不是,大唐只占据了漠南的一些领地,其他地区的胡人换了個名字,继续和大唐干,什么铁勒人,回鹘人,大漠就是像胡人的资源点一样,总是冒出一个个新的民族,继续和中原打。

  徐凡不想打完了匈奴人又打鲜卑人,打完鲜卑人再打羌人,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大汉就要直接统治这片地区。

  徐凡问道:“从开战起,我们抓了多少匈奴人?”

  虽然冒顿把部众迁移到漠北,但在大漠冒顿只能算是个部落联盟首领,即便连大汉都很难做到命令下到村一级,就更不要说是冒顿了。

  那么很多的小部落,认为这场战争和他们无关,或者根本不在意,他们不认为汉人能在大漠里面抓住他们,毕竟中原的军队从来没涉及这片领地,这里的牧民很难想象汉军会杀到大漠,他们既心怀侥幸,又不知道如何应对。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支大汉光在大漠的军队就超过了80万,光守卫后勤的军队就超过了六十万。

  大战开启之后,他们根本无处躲藏,大汉的军队当中有太多他们自己人,这些人对大漠的每条河流,每块草场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在这些人带领下,躲在大漠深处的小部落全部被抓了出来,光在漠南这一路就抓了几十万牧民。

  吴盛道:“把柴武这次算上,大概有百万牧民。”

  徐凡道:“朕打算此战之后建立漠北都护府,都护府主要的任务就是镇压大漠。同时朝廷在大漠分封上百诸侯,这些牧民一定要照顾好,此战结束之后,每一个诸侯领1万牧民去大漠建立诸侯国。

  想了想徐凡对邓宗道:“都尉以下的军官,想要留在大漠,朝廷也不要吝啬子爵,男爵之位,再让他们在大漠建立伯爵领,子爵领,男爵领。”

  邓宗惊讶道:“陛下如此大范围的分封功臣,不利于我大汉以后的统治。”

  按照天子意见,光侯爵就上百,伯,子,男爵加起来只怕要超过上千位,如此多的贵族被分封,也只有大汉开国才有的事情。

  要知道大汉每多分封一个贵族,就相当大汉多了一个上层的家族,一个这样的上层家族,消耗朝廷的资源可不会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朝廷每多分封一个贵族,能掌握的资源就会削弱一分。

  所以邓宗在大汉开国之后,就在想办法提升大汉贵族的含金量,没有很大的功劳很难成为贵族。

  徐凡道:“高级的爵位还能说成赏赐,但中低爵位他们只要留在大漠,他们是在戍边,是在为我大汉建功立业,在大漠这样的贫苦之地,朝廷不重赏,是没有多少功臣愿意留下来的。”

  朝廷按照伯爵分上千户牧民,子爵五百户,男爵百户牧民这样分,把漠北的匈奴人全部抓来,想来是够分的。”

  徐凡自然也明白邓宗他们的想法,但他内外分得很开,封建官僚算是一种先进的政治体制,但这种先进的政治体制对钱粮的消耗更大,大漠这种贫穷的地方,要是让汉吏直接管理,且不说汉吏对钱粮的消耗。

  在如此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只怕要不了几年就会官逼民反。这些汉吏反而会逼出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朝廷根本不可能直接统治,只能用消耗更低的封建贵族体制。

  徐凡觉得在大漠实行中世纪的那种分封制度就非常好了,大漠割的越碎裂,对大汉越有利。

  对大汉来说,大漠要做好两点,一是为大汉的纺织业提供羊毛,二就是阻止胡人南下入侵大汉。

  大汉不需要压榨草原上的牧民,正常的商业往来就足够让大漠成为大汉的原料中心和商品市场。

  所以对大汉来说,哪种制度能维持大漠的稳定,减少大漠对大汉的威胁,哪种制度就是好制度。

  邓宗道:“臣明白。”

  吴盛道:“陛下还有一个问题,诸侯贵族分了牧民,但那些牧民为了养活自己,必须连牲口也要带走。

  但这些牲口却是我大汉的战利品,要是全被他们带走了,普通士兵的赏赐怎么办?

  不赏赐不行,要是全部由朝廷出资,这不亚于重新打了一个漠北大战,朝廷实在拿不出这样一大笔钱财。”

  吴盛的意见很简单,总不可能诸侯吃肉了,底下的士兵连口汤都没得喝了吧,这样的分配方式,我大汉的军心士气还要不要了。

  大汉强大的战斗力,严明的军纪是用金钱堆出来的,这点徐凡知道的清清楚楚。

  以前大汉在中原内地征战,战利品就足够赏赐士兵,毕竟打下一郡,分士兵土地就相当于分了上百万的钱财。如此重赏哪个士兵不会效死力。

  但这一套在大漠就行不通,牧民本来就非常穷。贵族抢乞丐能抢到几个钱。

  徐凡倒是愿意给士兵大漠的草场,要真有60万汉军士兵驻守边疆,再加上他们带来的家人,有这几百万汉人在大漠,他也不用担心大漠会被别的种族夺走。

  但他也明白,普通士兵是不会愿意驻守在荒凉的大漠,这对他们来说不是赏赐而是处罚,这种事情始皇帝已经做过一次。徐凡要真这样做,汉军的战斗力也会崩溃。

  所以战后的赏赐也是大问题,吴盛他本想用缴获的牲口赏赐给普通士兵,虽然不能全部解决问题,但也能解决很大一部分。

  但徐凡却想把这些牲口分给牧民,汉军的士兵就很难办。

  徐凡想了想道:“朝廷出一部分钱粮,诸侯贵族拿走多少牲口,就记多少账,由开发银行进行垫付一部分,诸侯则用牲口和羊毛偿还。”

  朝廷已经给了你们土地和百姓,让你们出点钱财不算过分吧。

  “对于士兵的赏赐,分三档,在漠南士兵,分3000钱左右的钱粮,漠南和漠北交接的分5000钱,杀到漠北和匈奴人决战的士兵分上万钱,还有就是士兵交战的次数,交战一次增加3000钱,交战三次者由军官推荐上军校,朝廷培养他们成为军官和汉吏,总的原则就是功劳越大赏赐越多。”

  邓宗点头道:“诺。”

  而后徐凡命人找来欧阳询,对他在漠北开展的教育,狠狠的夸赞了一番,说他是当代的召公,太公。

  说句实在话,没有来到这里徐凡都不知道,儒家在漠南的势力会如此庞大。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一名儒生,每个村里都能听到朗朗上口的读书声,而这些牧民读的都是论语。

  徐凡巡视的时候,发现当地的牧民甚至在放牧的时候都会朗诵论语,这让徐凡惊讶无比,在大汉内地都不敢说有这么多百姓能够熟读论语,而在大漠这种荒凉之地,居然可以轻松听到论语。

  在儒生的教导下,这些牧民连汉话都说的不是很清楚,但却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汉人。

  这次漠北之战,打的最凶狠最激烈的,就是被儒家教化了的汉人。最开始了解这一幕的徐凡是极其惊讶的,然后他就找了原因,才知道儒家这几年在大漠是下了死功夫的。

  儒家的教化之道还是有些东西的,对漠北的统治不能一味的强硬粗暴,汉军给了这些牧民一棒子之后,也要给他们一颗甜,儒家就是最好的甜枣。

  徐凡夸完欧阳询,又问到儒家能不能调拨更多的士子前往漠北,让漠北的牧民也接受教化。

  徐凡也给了一个儒家一颗甜枣,他告诉欧阳询,朝廷会在大漠恢复三代的封建制度,大漠将会出现上千个男爵领地,只要儒家愿意派夫子到大漠来,朝廷愿意在每个男爵领建设一所小学,就交给他们儒家。

  徐凡发现在大漠儒家好像变成儒教了,那些信奉孔子的牧民与其说是读书人,不如说是信徒。

  徐凡听说这些“汉人”,在“夫子”的带领下,高喊:“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然后拿着刀剑就上前拼杀上去,每个人都死战不退,虽然他们是义军,装备差,但战斗力却极其强悍,对汉军后方扫荡匈奴人更是立下汗马功劳,漠南几十万牧民部落都是被他们抓出来的。

  了解到这一切的徐凡那真是震惊无比,这还是儒家学派,说是儒教更合适,他们就差举起一面十字旗了。

  一个学派退化成教派,自然属于腐朽且落后的东西,但这套东西却天然适合大漠。

  历史上佛教统治了这片广大的地区,对这片地区的稳定和民族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徐凡穿越早了,大汉是没有佛教的,儒家冒出来却给了徐凡意外的惊喜。

  儒家只要把牧民教化成汉人,徐凡不在意大漠变成儒家的地盘。

  天子的保证对欧阳询来说是意外之喜,尤其是天子打算在大漠分恢复周公之制,更是让欧阳询惊喜。

  去年大汉的各个学派都以大同世界为自己学派的最终目标,对三代之治反而不怎么在意了。

  但儒家却是唯一的例外,他们还坚定的认为三代之治才是天下最好的制度。

  于是欧阳询向天子保证:“儒家会派更多的士子来到漠北教化胡人,让胡人接受教化之光,成为真正的汉人,让漠北永远成为大汉的领地。”

  平虏堡,外城。

  大量的牧民来到,让整个平虏堡人口暴涨好几倍,内城已经人满为患,很多人干脆在外层搭了个帐篷居住,甚至还有不少草市。

  最外围还有无穷无尽的牲口,大汉不止抓了几十万牧民,还抓了几百万头牲口,这是一笔极其庞大的财富,让平虏堡短时间内成了北方的经济中心。

  胡亥等人就在逛草市。

  “这种上等战马在长安城最起码可以卖你20万钱,在这里居然只要万钱。”朱沛抚摸着自己刚刚买下来的宝马感叹道。他一直想购买一匹千里马,只是囊中羞涩,这次终于如愿了。

  平虏堡物价真让人瞠目结舌,一般的马5000钱,耕牛3000钱,这价格只有河北的一半,把这些牲口卖到中原之地,能赚两三倍的利润。

  价值几万元的皮革,只要几千钱就可以买到,他甚至还看到了玛瑙宝石,在中原之地价比黄金的奢侈品,在这里却只要几百钱就可以买得到。

  柱子道:“胡亥哥,我们还等什么牧场,干脆在这里买一批货,再卖到中原去赚的更多。”

  胡亥摇头道:“这种赚钱的买卖,轮不到我们出手,漠南商社早就在收货了。今年长安洛阳的奢侈品又要大降价了。”

  胡亥发现比起自己小家子气的小打小闹,漠南商社那才是正真的豪强。

  他们组建了一家漠南镖局,招募了3000多的私兵,专门帮朝廷运输,粮草辎重,用这样的方式,既提升了朝廷的好感度,又能赚笔钱。

  此时的大漠,虽然看上去危险,但匈奴人的主力都在和汉军主力决战,小股的牧民,大漠的马贼,根本不是漠南镖局的对手,他们的出现只不过是给漠南镖局增加一些战利品而已。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主动抓捕沿线的牧民,一场大战下来,他们就抓了上千牧民,弄到了十几万头牲口。

  而漠北战事开启之后,汉军对于粮草辎重的需求几乎是无穷无尽,漠北商社主动为朝廷效力,前线的将军们欣喜无比。

  而去了前线漠南商社才显露他们真正的目的,他们要做随军商人,他们的商队跟着朝廷大军的身后。低价收购前线战士的战利品,这高价卖到大汉来,转手就有10倍的利。

  漠南商社这实力,这组织能力,这强悍的战斗力,已经不比大汉的诸侯国差多少。

  了解到这一点的胡亥更是乍舌不已,同样是做商贾,自己被汉吏盘剥,漠南商社却已经是汉军的盟友了,普通的汉吏还要讨好他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4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4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